視頻新聞:我校首次引進由“學科領軍人才”領銜的高水平科研團隊 -新聞網(wǎng)
http://news.m.wanglsd.cn/info/1047/29060.htm
按照學校“人才強?!睉?zhàn)略部署,為進一步加大對學科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的培養(yǎng)和支持力度,我校12月19日下午舉行“學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簽約及聘任儀式,聘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技術發(fā)明/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人)獲得者許并社教授領銜的團隊為我?!皩W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這是我校首次引進由“學科領軍人才”領銜的高水平科研團隊,標志著學校人才引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學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成員、校黨委書記潘中偉、校長姚書志、副校長李志健出席儀式。儀式由人事處處長賀濤主持。
![](/_mediafile/new/2016/12/20/2z969zijhl.jpg)
潘中偉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對許并社教授的科研團隊加盟我校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此次簽約及聘任儀式的舉行標志著我校人才引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許并社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在材料學科領域具有很深的造詣和知名度,必將對學校進一步提升材料學科水平,促進整體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發(fā)揮突出的帶動作用。潘中偉強調(diào),在全省上下積極落實“追趕超越”要求的關鍵時期,學校要將“追趕超越”作為當前工作的抓手,尤其是各教學單位要主動確立“追趕超越”的目標、指標、路徑和時間表,積極適應高等教育發(fā)展新常態(tài),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難題,把任務和職責落到實處,推動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潘中偉以“作始也簡,將畢也鉅”勉勵有關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要以建設新校區(qū)的力度和氣度抓好人才引進工作,盡職盡責為引進團隊做好服務,促進引進團隊在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發(fā)光發(fā)彩,有力推動學校事業(yè)發(fā)展再上新的臺階。
![](/_mediafile/new/2016/12/20/52jqtahn3b.jpg)
![](/_mediafile/new/2016/12/20/20qp7e1jy1.png)
姚書志與受聘“學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負責人許并社教授,團隊科研骨干、“特聘教授”杜高輝教授,“學術骨干人才”馬淑芳教授和蘇慶梅教授分別簽訂聘任合同,并向他們頒發(fā)了聘書。根據(jù)合同,許并社教授將帶領團隊,擬成立學校直屬的學術研究單位“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及下設的光電薄膜材料與器件、超微結(jié)構表征、納米功能材料三個研究室,瞄準世界新材料前沿和國民經(jīng)濟重大需求開展研究工作,為學校學科建設、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zhuǎn)化、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發(fā)揮高水平科研團隊的高端引領作用。
![](/_mediafile/new/2016/12/20/3477rozjj8.jpg)
受聘“學科領軍人才”許并社教授深情地說:“此次受聘非常激動,我已經(jīng)把陜西科技大學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學校一直在輕工、材料等學科方面有著鮮明的特色,特別是近年來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吸納國內(nèi)外優(yōu)秀人才,發(fā)展勢頭良好,且時值我國“十三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西安又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鎮(zhèn)之地,整個團隊對學校的未來發(fā)展充滿了信心。我將帶領團隊積極工作,充分發(fā)揮團隊在學科建設、科研項目和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教師上的優(yōu)勢,為提升陜西科技大學材料學科整體實力、擴大學校的影響力方面做出努力,力爭實現(xiàn)并超額完成團隊建設的預期目標?!?br>
![](/_mediafile/new/2016/12/20/2hdgz7rjiz.jpg)
團隊成員代表杜高輝教授表示,非常高興受聘為陜西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也很喜歡學校的學術氛圍,愿意與團隊成員一道齊心協(xié)力,為學校材料學科發(fā)展貢獻力量,共創(chuàng)佳績。
![](/_mediafile/new/2016/12/20/3ea6uqkjim.jpg)
李志健從學科建設、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科研成果轉(zhuǎn)化、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對受聘的“學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_mediafile/new/2016/12/20/3tnbh6vjjl.jpg)
人事處副處長喬明哲介紹受聘“學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成員的情況。人事處、科技處、組織部、學科辦、研究生院等職能部門有關負責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班子成員及系主任參加了簽約及聘任儀式。
新聞小貼士:
許并社,男,1955年12月24日生,教授/博導,工學博士。1975年9月-1978年7月在太原工學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yè)攻讀本科;1978年8月-1989年9月在太原工學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yè)任助教、講師;1989年9月-1994年3月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4年2月-1998年10月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yè)團(JST) 任研究員;1998年10月-2004年6月任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2003年6月-2016年2月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2005年至今任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及工藝國家地方聯(lián)合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究工程中心主任。
2005年所領導的團隊獲山西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2007年榮獲中國僑聯(lián)“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獎”、2014年獲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禝nternational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新型炭材料》、《電子顯微學報》、《復合材料學報》、《材料導報》等期刊編委委員等學術職務。
在Nature Commun.,Adv. Funct. Mater.,Sci. Reps.,Appl. Phys. Lett.,Acta. Mater.等國內(nèi)外知名學術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SCI學術論文365篇,被他人引用2000篇次;培養(yǎng)博士生41名、碩士生68名。以第一發(fā)明人獲準或申請中、日、美、歐、韓等多國專利162項;主編《材料界面的物理與化學》、《納米材料及應用技術》、《材料概論》、《半導體化合物光電原理》、《半導體化合物光電器件制備》、《半導體化合物光電器件檢測》等著作和教材10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2009)、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4)、山西省科技發(fā)明一等獎1項(2006)、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共12項。
杜高輝,男,1974年出生,理學博士,浙江師范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特聘教授,主要從事納米能源材料和電子顯微學研究,發(fā)表SCI論文100余篇,他引2500多次,201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Z-102-2-01,排名第三)。目前為許并社團隊“材料超微結(jié)構表征”研究方向負責人,團隊核心成員。
馬淑芳,女,1970年出生,工學博士,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從事光電功能薄膜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2010-2011年日本名古屋工業(yè)大學訪問學者,參與企業(yè)技術開發(fā)項目兩項,2014年度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五人,J-214-2-03),2015年度獲山西省技術發(fā)明三等獎(第一人),發(fā)表SCI及EI收錄論文五篇,主要負責與山西飛虹微納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LED)和山西飛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激光項目)的技術合作。
蘇慶梅,女,1985年出生,工學博士,浙江師范大學LED芯片研發(fā)中心講師,主要從事納米鋰電池材料與電子顯微分析方面的研究。近五年發(fā)表SCI收錄論文11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12的3篇,大于4.0的8篇,團隊內(nèi)高水平論文的主要產(chǎn)出者。
(核稿:崔楠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康松磊)